真正意義上的 LED 顯示器電視維修螢幕應該是 LED面板,但是現在 LED 面板生產技術還不夠成熟。現在我們所認識的 LED顯示器(電視),螢幕依然是液晶面板,只不過是由LED背光模組替代了傳統背光源而已。雖然這僅僅是背光源的變換,但是得益于 LED光源的優秀特性,卻能大幅度提升液晶顯示器(電視)的色域值,使液晶顯示器(電視)在較低的功耗下實現更高的亮度和色彩飽和度,以及動畫表現力。 安全環保 在以 CCLF 冷陰極螢光燈作為背光源的 LCD中,其所不能缺少的一個主要元素就是汞,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水銀,而這種元素無疑是對人體有害的。雖然目前廠商在降低螢光管中的汞含量已經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依然不能完全解決無汞所帶來新技術問題。而發光二極體不含汞,以 LED 作為液晶顯示器(電視)背光源,完全符合綠色環保的時尚。色域增大眾所周知,液晶面板本身並不發光,必須透過背光的光線才能夠顯示畫面,其色彩的還原範圍主要取決於面板的偏光板、背光燈管、三原色濾光膜、液晶分子粘滯性這四項色彩還原指標。
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36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60 年的歷史,電視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
歐洲歐洲地區一直以來為全球最大的LCD TV市場,2008年總計約有33%的市場占有率,如圖5-2-3所示。而歐盟將於2009年第一季實施能源標準計畫,將限制高耗電量電視的製作與銷售,電漿電視(PDP)將會因此受到波及。歐盟認為,以42吋PDP電視為例,一年將消耗822KW/Hr的電力,但同尺寸的液晶電視只要350KW/Hr,這波能源標準計畫將使液晶電視維修漸漸侵蝕原有的電漿電視市場占有率。2008年歐洲LCD TV尺寸銷售最多的為32吋,仍超過3成的比重,40吋級產品約近2成,未來隨著40吋級面板價格持下滑,預期2012年40吋級LCD TV銷售量將超過32吋級LCD TV。雖然2008年在整體經濟衰疲的影響下,美國與歐洲諸國的消費者信心水準皆已跌落谷底,但東歐一些新興國家市場如俄羅斯、土耳其、捷克、波蘭等,由於液晶電視的市場滲透率不高,未來還是可以維持較高的成長率。■ 北美北美與歐洲地區為液晶電視銷售的主力地帶,兩者加起來超過60%的銷售比重,2008年北美液晶電視的銷售量超過3,000萬台,比起2007年成長了22%。由於受到景氣的影響,北美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焦點不再擺在4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而較專注在中小尺寸液晶電視,使得液晶電視的成長的主要動力在於中小尺寸的液晶電視,包含32吋以下的機種。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在品牌銷售方面,根據北美消費性產品市調公司NPD Group的調查,Samsung仍維持北美電視銷售量排名第一,2008年市占率約為25%,其次為Sony的15%,Toshiba、Panasonic、及LG則緊跟在後,為北美電視銷售的前五名。美國政府本計畫在2009年2月開始進行電視數位化,但日前決議延至2009年6月,除了仍需解決數位電視轉換盒折價券財務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給予消費者更多將類比轉成數位電視的時間。
高畫質(Full-HD)規格成為電視維修機銷售的主流。雖然過去一年 | 回上頁 | 1;勢以及機會和威脅之 SWOT 分析整理,如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