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3-02-08
李全順 : 2023-2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英國面臨重大挑戰】
       脫歐後遺症仍在英國持續蔓延,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英國的高等教育。最新資料顯示,自英國脫歐以來,劍橋大學的一個來自歐洲的大型研究項目的經費已經從每年6200萬英鎊驟降至零。

       歐盟委員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劍橋大學在上一個歐洲研究基金項目『地平線2020』項目的7年時間裡獲得4.83億歐元,但在新的『地平線歐洲計畫』頭兩年未獲得任何資金。與此同時,曾從上一個項目中獲得5.23億歐元的牛津大學,截至目前也僅獲得200萬歐元資金。

       事實上,牛津和劍橋作為英國最具聲望,也是世界著名的兩所高校,因英國脫歐而被歐洲研究基金項目排除在外,損失的不只是金錢,更直接導致英國對優秀的歐洲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吸引力也明顯下降。但是,對當前的英國社會而言,牛津和劍橋面臨的困境並沒有那麼緊迫,英國還有更大的麻煩,而且也不全是脫歐後遺症所致。

       歐洲這個研究基金專案『地平線2020計畫(Horizon2020)』,是2014年歐盟發佈的計畫,為期7年,也被稱作『第九框架計畫2014-2020』,是為實施歐盟創新政策的資金工具,投資在1000億歐元左右。

       按照專業人士的解釋,這個計畫目標是説明歐盟發現和掌握更多新的知識和技術,站在全球科學研究前沿,確保歐洲產生世界頂級的科學發現,消除科學創新的障礙,幫助科研人員實現科研設想,獲得科研上新的發現、突破和創新。 當然,該計畫的最終目的,還是要促進新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促進經濟增長、貿易和投資,也包括應用科技成果,積極應對重大社會和環境挑戰。

       其實,這個項目至少可以回溯到1984年。當時的『歐盟科研框架計畫』,以研究國際前沿和競爭性科技難點為主要內容,是歐盟成員國共同參與的中期重大科研計畫,也是一個確保歐盟在全球競爭中具備優勢的發展計畫。顯然,這是一個具備前瞻性、全域性和整體性的長遠計畫,並非一時一事。牛津和劍橋大學作為享譽世界的研究型大學,在英國脫歐之前獲得可觀額度的資助,當屬正常。但問題是,英國2019年1月31日正式退出歐盟,至今已經3年時間了,而且這個『地平線2020計畫』也已經在2020年結束,英國的大學脫離該計畫,也在情理之中。

       但現在的情況是,脫歐之後的英國已經不給歐盟交錢,自然也不能獲得歐盟財政資助。當然,英國政府如能在歐洲框架內為『地平線計畫』提供財政支持,而留在新版計畫中,其高校也就可以繼續獲得歐盟資金。儘管牛津和劍橋也許並不缺少歐盟這點資金,但被排除在歐盟計畫之外的連鎖影響,卻是真實存在的。

       正式脫歐之後,英國大學流失了至少一半歐盟學生,從2020年的66680人下降到2021年的31000人。主要原因是,脫歐之後的英國高等教育新規則,將歐盟學生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學生一樣看待,不再享受和英國學生一樣的學費減免等優待政策,且費用暴漲。尤其是,英國脫歐後,歐盟學生留學英國,也必須像其他國際學生一樣辦理簽證手續。
   
       在英國脫歐之前,英國之外歐盟國家的學生留學英國,只需支付9000多英鎊的寄宿家庭費用,而且可以獲得專項學生資助。但是,在英國脫歐之後,對於尚未以定居或預定居身份居住在英國的歐盟學生,就不再享有家庭費用和學生資助的優待政策,其相關費用也暴漲至38000英鎊。這是使得英國高校系統內來自歐洲大陸的國際學生數量迅速萎縮的直接原因。而雪上加霜的是,英國高校內部也正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

       2023年2月1日,被路透社稱為『柴契爾夫人當政以來最嚴重的長時、輪番罷工』達到新高潮時,英國有50萬多人上街罷工,不滿薪資漲幅追不上通膨,要求加薪並改善工作條件。其中,就包括上百所英國高校的教職工。觀察人士把這場大罷工比作上世紀70年代末英國『不滿之冬』的再現。
   
       英國教師、公務員、鐵路職工、公車司機以及安保人員等多個領域的從業人員舉行罷工。根據英國工會方面的統計,參與罷工人員總數預計為50萬,是十幾年來英國規模最大的一次罷工,要求英國政府解決他們的生活成本問題。所有人都需要有足夠的錢支付帳單,要能負擔得起有尊嚴有安全感的生活,這不是很高的要求。
   
       受罷工影響,英國124個政府部門無法正常運作。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兩萬三千多所中小學受到影響,大部分鐵路公司無法正常運營。罷工人數之多表明需要採取緊急行動來應對生活成本危機。如果英政府不採取措施,未來會看到更多像今天這樣的日子,越來越多工會加入進來。
   
       此外,英國環境局數千名員工表示,他們將因薪資待遇問題於2月8日舉行罷工。英國公共服務業總工會當天也表示,因薪資和人員配備問題,數千名救護人員將于2月10日舉行新的罷工行動。
   
       多家媒體報導,英國歷史性的高通膨率以及由此導致的生活成本危機是罷工潮的重要導火索。2022年4月至7月,英國通膨水準接連刷新40年來最高紀錄。英國普通民眾實際收入因此顯著縮水。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預測,在考慮通膨因素後,2023年英國家庭收入將回落至2013年的水準,降幅為7%,為195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英國《衛報》1月31日公佈了2月份英國的罷工日曆,涉及教育、交通、公職、衛生等多個系統。其中,2月13日到19日是罷工的集中期,多個系統均有重合,而整個2月,罷工天數達17天。
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31日的預測,英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出現經濟萎縮的主要經濟體,即GDP增長預期從去年10月的0.3%下調至-0.6%。 英國《金融時報》用了”shrinkflation”(縮水式通貨膨脹),意即英國經濟在萎縮的情況下出現了通貨膨脹,這比單純的經濟停滯還危險。

       不容樂觀的經濟萎縮、近期幾乎涵蓋社會各界的最嚴重罷工,以及政府首腦頻繁更換造成的政局動盪,都可以看作是脫歐之後英國尚未完全穩定下來的象徵。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