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園地

家長的教育錦囊-- 第一章 善用大腦
呂姵瑤 老師

 神經系統是由位於顱腔的腦、椎管內的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所組成。在人體各系統中,神經系統在功能上居於重要的地位。神經系統通過全身感受器不斷接受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經過神經中樞的整合作用,使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人們透過長期的社會生活,生產勞動,大腦得到不斷發展,使大腦具有語言、書寫、運動、感覺、聽覺、視覺中樞。
 
    神經系統的反射活動是途徑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而完成的。神經組織主要是由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約為神經元的九倍,具支持,營養,保護作用)。神經細胞有很多突起(樹突短、多,軸突細長、一支)這些突起互相纏繞連結,經過這些連結,借用神經遞質的傳導,神經系統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剛出生的嬰兒,腦細胞的連結非常的簡單。其發展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出生-三歲,第二階段四歲到六、七歲,第三階段是十歲左右,腦細胞間的連結任務將近結束。到二十歲左右,完全結束。因此,在十歲以前必須給予適當的、不間斷的刺激,讓腦細胞的連結加強並鞏固使神經傳導的速度增快,孩子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之後,仍要加以鍛鍊,才不會生鏽。
 
   人類腦的重量出生時約三百公克,五、六個月時至少成長一倍,三歲時達成人的70%,四、五歲時80%,六歲95%,在二十歲前後才完全成熟。所以越小的孩子腦部的運用空間越大,即越小的孩子越聰明,每個健康的,剛出的嬰兒都是天才,區別在於周圍的環境及教育的方式。
 
   腦波由於腦細胞的活動造成電位差形成腦波其分為四種α波、β波,δ波,θ波。α波是人處於安靜閉目,白日夢、幻想、視覺冥想、心不在焉,身體鬆弛,打開心窗,願意坦然接受的心理狀態下的波形。α腦波是活動最強的腦波,易將訊息做自然的吸收,是學習腦波。β波是在清醒時集中情力進行思考狀態,此時注意力集中於外在感官世界,大腦處於解決實際問題上的波形。β腦波約十四~三十貝爾茲,是大人最常用的腦波。β腦波的運作細致敏銳,不適於學習。θ波是入睡初期處於朦朧,迷糊狀態的波形,也就是潛意識,能掌握我們的態度、期望、信念和行為。δ是深度睡眠的波形。在六歲前的幼兒,以α學習腦波為主,大腦採直學感應方式,可以吸收很多的新事物,自由式的思考,想像力非富,用潛意識的直覺記覺記憶方式。六足歲以後,以不適合學習的β腦波漸漸發揮作用,直學思考轉向理論思考,行動受意識的控制,這就是六歲以前的幼兒有驚人的學習能力的主要原因。
    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右腦是映像腦,掌理音樂、聲音、繪畫、圖形、色彩、映像、感情,非語言觀念、空間、方位、立體概念(左右合作)、想像、創造,控制左側身體的運動(左眼、耳、手、腳)。左腦是論理腦,司掌語言、文字、符號、分析、計算、理解、推理、判斷、結構、推理,是我們讀書、計算、作文的運作中樞,掌控右側身體的運動機能。即右腦運用直覺,提供信息。左腦則是對訊息作理性的組合、判斷、整理,運用到實際中。左右腦半球之間靠一個叫「胼胝體」的組織聯系(含一億七千多萬根神經纖維來傳遞兩側的信息。若損傷則出現各行其是的現象。)由於左右半球腦的協調作用才能讓智力正常發揮,所以我們提倡雙腦開發。
 
    大腦兩個半球表面被覆蓋一層灰質,稱為大腦皮質。其有三層即古皮質(爬蟲類型),舊皮質(舊哺乳類型),新皮質(新哺乳類)。古皮質掌管本能欲望(食欲、性欲,發揮維持個體,保持種族的本能機能。)舊皮質則掌管感情(控制憤怒,恐懼)。新皮質掌控語言、音樂、繪書等創作活動。在六歲以後以舊皮質的作用優勢轉變成新皮質為優勢,理性思考產生了學習障礙而抑制了本能。因此六周歲以前幼兒的大腦具有超越大人的學習本能。
意識與潛意識。主意識具有思考、邏輯、分析的功能,占腦功能10%,存在於新皮質。潛意識主管身體、情緒、習慣、能量、記憶、想像力,占腦功能90%存在於舊皮質。六歲以前的幼兒是以潛意識進行學習的,因此幼兒擁有無限的學習能力及記憶的能力。
 
     關於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定的對象,而離開其於的對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對象上的強度和緊張度,它使心理活動離開一切無關的事物,並且抑制多於的活動。產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大腦皮質,皮質額葉在調節有意注意上有重要作用。
注意分成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後注意三種。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突然的一聲尖叫,一種濃郁的香味。(決定於刺激強度,活動,變化,新異性)。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形式,受人的意識的自覺調節支配。如學習遇到困難時。
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1、對注意目的與任務的依從性,如預習功課。2、對興趣的依從性。在有意注意中起作用的間接興趣,這種興趣是對活動的目的或活動結果的興趣。它能夠推動我們完成一定的任務,並克服完成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無意注意的興趣是直接興趣,是活動本身直按引起的)。如:成人學外語。3、對活動組織的依從性。如有無良好的習慣,生活規律。4、對過去經驗的依從性。听講座時,如果講座的內容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有聯系,你能理解它,接受它,就容易維持注意力,反之則困難。5、對個性的依從性,一個具有頑強,堅毅性格的人,易於使自已的注意服從於當前的目的與任務。
有意後注意是指有預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騎自行車。總之,要提高注意力,首先要對從事的活動要有濃厚的興趣,持有積極的態度、意志堅強、自制力強、抗干擾能力強,保持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事物過於複雜或過於單調都不利)。
 
   關於記憶。記憶是一個結構性的信息加工系統。結構性是指在記憶內容、特徵和組織上有明顯的差異。記憶結構由三個不同子系統構成: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處於不同加工階段。
1、感覺記憶也叫感覺登記式瞬時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一定數量的信息在感覺通道內迅速被登記並保留一瞬間的記憶。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特點:信息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保存時間短,容量大,來不及加工的消退,於被登記的信息受到特別注意或模式識別,進入短時記憶。
感覺記憶包括A、圖像記憶(視覺器官能識別刺激的形象特徵,能保持一個生動的視覺圖像,是感覺記憶一種主要編碼形式。保持時間為0.25~1秒鐘。)B、聲象記憶是用聽覺系統對刺激信息的瞬間保持。
2、短時記憶又稱操作記憶或工作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後,保持時間在1分鐘之內的記憶。特點:信息保持的時間很短,5~20秒鐘;容量(記憶廣度)有限;信息可被意識到;信息可通過複述轉入長時記憶。複述是短時記憶的信息轉入長時記憶的關鍵。
短時記憶編碼方式:聽覺編碼,視覺編碼,語言編碼。英文聽覺編碼,漢字-形狀編碼,繪畫、身體動作、視覺觀察事件-視覺,語義編碼。信息加工方式是組塊化述(根據個人的經驗將孤立的項目連接成更大單元的過程。)和複述(機械性複述-簡單重複和精細複述-對信息進行分析,使之與已有的經驗建立聯系。)信息的提取通過掃描方式進行。
3、長時記憶是指學習的材料,經過複習或精細複述後在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長時記憶是有組織的知識系統,對人的學習和行為決策有重要意義。特點:A、記憶容量無限B、信息保持時間長1分鐘~數年至終身。
長時記憶編碼方式A、按語義類別編碼。即將材料分類,並形成一定的系統。B、以語言的特點為中介進行編碼。如語義,發音,字形、音 ,節律等特點。C、主觀組織即將分離的項目構成一個有聯系的整體。影響因素A、編碼時的意識狀態。有意編碼的效果優於自動編碼。B、加工的深度。經過分析思考的程度。
長時記憶的儲存隨時間的推移及後來的經驗的影響,信息的質和量均會發生變化。在質上,A、內容更簡潔、概括主要內容及顯著特徵被保留。B、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有意義c、內容變得長具體或更夸張和突出。在量上,A、記憶恢復傾向。B、記憶中存儲信息的數量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的傾向。
長期記憶的信息提取(信息輸出過程)。A、再認指人對經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再認有感知和思維水平。感智以壓縮形式表現出來,發生迅速而直接。如熟悉的歌曲。思維以開展的形式進行,依賴於某些再認的線索。B、回憶即過去經歷再腦中的重現過程。再認比回憶簡單及出現得早,國小五、六年級之前以再認為主。
遺忘規律先快後慢。最後呈現的詞忘得最少,其次最先呈現的詞,遺忘最多的是中間部分。熟練的動作、形象材料、有意義的、材料的數量少、有興趣、有需要的材料忘得慢。遺忘的原因是由於A、材料未強化B、被別的刺激干擾(前攝抑制如認記無意義的材料、倒攝抑制如認記有意義的材料)C、動機的壓拗作用引起。壓力解除,記憶恢復如不喜歡、不愉快的回憶。D、提取失敗。缺乏提取線索,即明知道某事,但就是想不起來。
克服遺忘的方法A、及時複習(學習後1小時遺忘55.8%,1天後忘記66.3%。要在材料未遺忘之前,趁熱打鐵,使之強化,存入個人的認知結構中長期儲存。當天的課當複習,第二次複習在一、二天後,第三次則在一周後,越往後間隔時間越長。到了考試前再複習一遍,重點看一下薄弱環節就可以了。B、複習多樣化C、合理分配複習時間。分段複習,消除大腦抑制。D組織材料,把材料進行歸類,系統化(三年級逐漸開始),找出規律、特徵。。E、俗話“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應豐富兒童的知識和經驗,使其認知水平相應提高,知識融會貫通,促進長時記憶的發展。F、提高言語和思維的發展,促進記憶的發展不能孤立於言語和思維之外進行。G、幫助孩子用新舊知識間的關係建立記憶綱。
 



回上頁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