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園地

家長的教育錦囊--第二章 兒童心理發展階段
 呂姵瑤 老師
    兒童發展階段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四個階段。

一、嬰兒期發展(0-3歲)
此期處於右腦直覺式思考模式記憶屬於形象記憶,記憶的能力超強,不輸給電腦。嬰兒的感覺及知覺能力是最早具有的。嬰兒通過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來獲得周圍的信息,通過大腦的整合作出適當的反應。運用嬰兒極敏銳的聽力,教導孩子學習不同語言,對孩子未來學習語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動作的發展從不隨意,無條件的反射活動到隨意,有條件的反射活動,在這一期嬰兒的動作發展對心理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其從會翻身-坐-爬-站的過程中,嬰兒的視野不斷擴大,從大肌肉運動到精細的動作,通過神經反射的不斷刺激,在心理和智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歲的孩子脫離嬰兒期的無助,幼兒極欲表現自己的能力,常用動作、語言、情緒來反應周邊的環境,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想要什麼就要求,顯得固執,因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要求、情緒,喜歡發脾氣。開始使用語言讓別人理解他。此期智力發展快可達成人70%,好奇心,求知欲很強,對數、量、形的概念有興趣,知道自己的性別、姓名,認得一些日常生活的物品名稱。
0-3是潛能開發的好時機。在這個階段給孩子輸入大量的有益的資料、訊息是培養天才兒童的黃金時期。是發揮孩子語言天份,也是運用圓點卡片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的最佳時機。

二、幼兒期(3-6歲)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的娛樂、學習、社會交往和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多是通過遊戲活動進行的。父母應把遊戲與學皆充分融合。
三歲的幼兒開始懂得給予,願與人分享。模仿力極強,視父母為偉大人物,學習父母的動作、語言。開始幫忙做家事。處於想像力高峰,容易有恐怖事物的幻想,如害怕黑暗、巨響。缺乏安全感。對於願望不能滿足,到不達自我要求時,有強烈反應。對於給于滿足的人或事物,出現依戀感,例如某個特定的玩具或衣被,依戀嚴重的幼兒一旦與特定的物品分開,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嫉妒出生嬰兒,出現能力退步,例如:在行為上,弟弟妹妹未出生前,出門會自己走路,而現在出門卻要求要父母抱或坐推車,不願承認自己年齡比較大。對週遭事物還是很好奇。
四歲的孩子精力旺盛,不守規矩,活潑、喜歡說流行語。對新的能力表現欲強,喜歡向別人挑戰,反抗父母,難以安靜。說話能力已有很大提高,陳述事情易誇大,與事實不符。會向母親訴說白天發生的事。能短時間離開母親。
五、六歲的孩子能培養出禮讓朋友及坦護朋友的心,了解友誼。個性逐步穩定。懂得表達飢餓、冷熱、疲勞、病痛。學會照顧自己。思考力,記憶力更加發達。開始從直覺思考模式逐步轉換成邏輯思考模式。在此期應加強孩子的直覺思考能力,對潛能的開發有很大幫助。

三、童年期(7-12歲)
從遊戲為主導轉成學習為主導。使用邏輯思考模式,因此是進入國小(小學)的好時機。在社會發展上表現出逐漸脫離對父母、老師的依賴,轉向重視朋友關系。(一、二年級時因與環境及同學不熟悉,會依從權威人物的教師。至三、四年級,出現與同伴協同的社會交往趨勢。五、六年級則是伙伴依從性的高峰期。與同伴外出遊玩是最好的證明。)意義記憶佔主導地位,詞的抽象記憶超越形象記憶。此時應幫助孩子學會有效的記憶方法。思維具有可逆推理的能力,如同一物改變其形狀,大小一樣,可以變回原形。互反可逆性A<B,B>A。補償關係認知,如相同的泥球,不同的形狀,它們仍然一樣大。兒童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自我評價發展的總趨勢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對外在行為的評價到內部心理世界的評價。


四、青少年期(11-15歲) 少年期處於矛盾的階段。特點是身心發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該期是性成熟的初期階段,出現第二性徵,但心理發展末成熟。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少年半成熟感之間的產生矛盾;心理斷乳與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的矛盾;心理閉鎖與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獨立自主與依賴之間的矛盾;自以為是與常常出現自卑感之間的矛盾。還出現對異性的愛慕。這些心理衝突和壓力,往往超成性格、行為、情緒上的變化,應尋求疏通管道,以免影響學業,甚至造成某些身心症狀。
 
 



回上頁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