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視維修

2022-08-28

新世代消費電子與IT產業所造就的龐大商機,吸引著日本、韓國與台灣等亞太面

第三節 水平分工或垂直整合狀況全球電視產業的轉型,並結合新世代消費電子與IT產業所造就的龐大商機,吸引著日本、韓國與台灣等亞太面板三強積極投入LCD TV市場佈局。從平面顯示電視市場的兩種產業模式,自行製造關鍵元件的產業鏈垂直整合,以及關鍵元件高度專業化分工製造的水平整合模式。電視製造廠商在面對全球化競爭時,水平整合的模式可能會使他們無法在關鍵元件上取得更為合理的價格,因此,垂直整合將會是電視維修製造廠商較為可行的策略。此外,由於大型TFT面板的高度需求,垂直整合的新方向與重量級電視品牌製造商結盟韓國 TFT-LCD 廠商重視集團內上中下游垂直整合之型態;台灣廠商則偏向19於上中下游網絡專業分工。台灣 TFT-LCD 廠商上下游垂直整合程度相對於韓國而言並不高,除了奇美電子之外,台灣其他廠商並不自行生產上游材料。在技術研發方面,台灣也不如韓國積極。而在面板製程、模組構裝、銷售與品牌方面,台韓兩國皆傾向垂直整合。不論是集團內或區域內垂直整合,皆顯示出 TFT-LCD產業為較適合垂直整合之產業。另外,以日本市場為例,PC 產業的營收已嚴重落後於電視、DVD 與數位相機等前三大消費性電子產品。在未來如果沒有一個具主導性的平台標準,而且二線廠商可能無法負擔自行開發的成本,而這樣的任務就落到某些擁有充分財力與地位的製造業者,所以回歸一定程度的垂直整合經營模式可能是有意義的。台灣 TFT-LCD 產業發展至今,在關鍵零組件上包括 CF、驅動 IC、偏光片、背光模組等都已有相當基礎,與面板廠之間的上下游搭配合作情形也很好,不過仍有一些尚待努力的地方。如玻璃基板以及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DBEF),目前台灣廠商尚無能力自己生產,雖說康寧(Corning)、電器硝子(NEG)已來台設廠,但仍希望看到台灣能發展自己的技術。TFT-LCD 產業的發展對台灣的繁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 TFT-LCD 產業要更有競爭力,適度的垂直整合勢在必行。第四節 價值鏈分析從全球 TFT-LCD 產業規模來比較台、日、韓之面板家數及規模,顯然台灣面板家數過多,先進世代 7 代以上投資落後不足,反之落後世代廠 5 代及以下則投資過度,台灣面板廠之營運聚焦於擴大規模,其理由認為「規模等於競爭力」,但日、韓競爭者卻聚焦在下游組裝及通路之整合,日本面板大廠 Sharp、Sony 自己以先進 6 代、7 代、8 代生產面板,自己組裝(也委託代工)並有享譽全球之品牌,韓國之 Samsung 及 LG 亦複製日本 LCD 之品牌、製造及通路策略。


而且一旦廣播數位化以後,傳統的類比 CRT 電視將面臨汰換或加裝數位機上盒的命運,屆時液晶電視的市場是可以預見的。(3) 面板價格下滑迅速由於面板產能與良率不斷提昇、生產世代不斷增進,使得大型液晶面板價格下滑迅速,這也使得液晶電視維修的價格也隨之下降,可預期將帶動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興趣,進而增加銷售量。(四) 威脅(Threat)(1) 日、韓、中廠商的威脅目前台灣發展液晶電視產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日本與韓國,無論在品牌知名度、投資額、技術、量產與良率上都無法與之比擬,此外中國廠商夾帶充沛人力與廣大市場對台灣廠商也是一大威脅。因此如何與日、韓、中三國相關產業進行競合關係,以謀取本國產業最大利益也是相當值得重視的議題。(2) 替代產品的威脅液晶電視的替代商品主要是 PDP TV、RP TV、CRT TV,其中 CRT 雖然技43術成熟,但目前發展到 38 吋即受限於體積與重量,而無法向上發展;RP TV 在尺寸及價格上具競爭力,但其技術尚未成熟;PDP TV 目前在大尺寸電視市場上較液晶電視有優勢,但目前液晶面板廠商都非常積極地朝向第六、七代廠擴建,因此在未來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有非常大的降價空間且對同尺寸的 PDP 具有非常大的威脅。


意想不到的是,4K電視比預想中的還要火熱,随着4K電視價格的步步下探,39英寸就已經有4K超高清電視版本,1080p電視在這一年正式與“高端”二字絕缘,2014年新推出的OLED電視也已經採用4K解析率設計。三星推出曲面UHD——HU9800電視系列,液晶電視也可以曲面顯示令不少消費者感到驚愕,事實上2013年8月份,索尼已經在杭州全球首發S990A曲面液晶電視,只不過解析率並未實現4K。在三星的引領下,各大品牌都有推出曲面液晶電視產品,不過態度比較謹慎,曲面電視的未來目前也難以下定論。 2015年:量子屏QLED延長液晶電視壽命儘管三星擱淺了OLED電視計劃,但LG則一直推行OLED戰略,對於其它電視品牌還好,對於三星而言,一旦LG OLED TV戰略推行成功,市場引領者的角色就難免尴尬。為此,三星將會在2015年推出量子屏QLED電視產品,簡單來說,QLED量子屏功耗僅為WLED背光的一半左右,畫質表現更為出色,如此一來,OLED與液晶產品之間的成本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這似乎再給LG出難題。所幸的是,LG一直奉行兩手抓兩手硬的策略,液晶電視絲毫不放鬆,憑藉IPS無與倫比的市場號召力,LG液晶電視在市場中的表現極為強勢。與此同時,LG也在竭力推行OLED TV戰略,一心想要成為OLED電視的引領者,這種“即把當下的錢掙到了,又把未來的路鋪平了”的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寫在最后:陰極射像管受限於體積問題,很難實現大尺寸,因而被市場淘汰。等離子電視技術更先進,但不够開放,專利技術多數掌握在松下手中,迫使電視維修廠商只能把中心放在液晶電視身上,加上液晶電視没有燒屏風險,並且在解析率上占據優勢,很輕鬆就赢得了與等離子電視之間的戰爭。液晶電視上市至今,大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在確立市場領先地位之後,主要經歷了WLED背光升級、互聯網電視、智慧電視、4K電視、曲面電視等發展軌迹,2015年不可避免的要往量子屏QLED方向發展(很快我們會為大家深度解析何為量子屏QLED技術,敬请期待),前途一片光明。儘管OLED電視技術更為先進,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液晶電視或許還能統治下一個10年。

 






汰換或加裝數位機上盒的命運,屆時液晶電視的市場是可   |   回上頁   |   態。儘管如此,消費市場上的智慧電視依舊大紅大紫,三星ES800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