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視維修

2020-01-03

,剩下的問題是趨勢的進展速度。金融風暴肯定是會遲緩大尺寸液晶電

此趨勢已在軌道上就位,剩下的問題是趨勢的進展速度。金融風暴肯定是會遲緩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進展,然而在次世代顯示技術,例如OLED,還未成氣候之前,液晶電視仍然是顯示影像與呈現資訊之首選。液晶電視的技術發展也邁入產品規格改進的成熟時期,導入LED背光源和薄型省電等,是近年發展主流。其次重要的是各區域市場的發展趨勢,也即是本文所將探討的重點。5-2-1 全球LCD TV 市場趨勢分析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需求達1億2百萬台,較2007年成長29%,在出貨量部分雖稍受總體經濟影響,但仍維持相當高的成長率。然而,由於經濟因素使然,錯估主流尺寸與供過於求導致面板價格巨幅下滑,2008年液晶電視總產值不如預期樂觀。2009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預估約1.2億台,年成長率下滑到17%。在產值方面,2008年液晶電視的產值約為400億台幣,比起2007年成長16%,但隨著次世代廠房開出,電視面板單價將持續走低,預估2009年將會微幅下滑。在液晶電視面板價格部份,如圖5-2-1所示,從2008年中開始,由於消費力緊縮引發面板需求量萎縮,供過於求的情勢使得面板價格持續下滑,而全球各大面板廠開始降低產能來穩定電視面板價格,半年來主流筆記型電腦尺寸、液晶監視器與32吋液晶電視維修面板均已跌破現金成本價,跌幅分別高達47%、54%以及46%。不過面板價格歷經連續七個月的下跌,2009年第一季價格終於走穩。然而,由於面板廠持續清理庫存,可能會用較低售價提供給顧客,這將使得液晶電視面板價格下跌壓力仍然存在。

 


影響 LCD TV 未來成長性的成長動力及潛在變數成長動力 潛在變數1. 高畫質、高解析度等需求提高2. 價格趨向平價化3. 已開發市場滲透率提高,以及開發中市場新增需求4. 全球數位廣播電視陸續開播及推展,提高消費者換機潮1. 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如由油價、通貨膨脹等影響消費需求2. 全球人口成長率逐年下降3. 其他競爭產品的價格持續下跌,如PDP、薄型化與 CRT TV 等導致LCD TV 終端價格持續下跌4. 新技術的崛起,如 SED、OLED 等技術的威脅5. 科技的轉變,如 TV 與 PC 的整合,導致整體需求減少第七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趨勢分析第一節 產業主要驅動力液晶顯示產業是我國政府推動二兆雙星計畫中的其中一項計畫,在產政學研的齊力推動下,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仍然有許多課題需克服。綜觀液晶面板產業所面臨的環境變遷因素,包括以下幾項:(一) 替代產品趨緩雖然液晶面板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液晶電視也被視為市場的主流,但 PDPTV 和 OLED TV 因為耗能壽命與成本問題,所以未來市場驅動因素仍依賴 LCDTV 以及各類型新興消費性電子的應用。(二) 投資甚鉅,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液晶電視修理產品的投資金額,動輒 30 至 40 億美元,雖然造成潛在廠商進入的障礙墊高,但也使得投入廠商的退出成本也相對提高,尤其切割尺寸持續成長,但大尺寸的新興應用並不明確,市場風險亦相對增加。(三) 成本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關稅議題動見觀瞻。


台灣與韓國許多產品處於競爭狀態,對台灣出口產業產生劇烈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為 DRAM 和 TFT-LCD 兩大產業,雙雙因匯率因素造成國際競爭力下滑,虧損十分慘重。我國面板產業另一個問題,係缺乏品牌奧援。韓國二大面板廠三星與 LGD(前身為 LPL;樂金飛利浦),除自身本為世界液晶電視前五大品牌外,又與SONY 與飛利浦等知名電視品牌有合資或共同設廠的合作關係,以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場為例,前五大品牌除夏普外均採用韓國面板為主,市佔率高達 45%,即使再扣除已經淡出品牌的飛利浦,也還有近四成的佔有率,產品有穩定的需求。反觀,台灣廠商雖然也發展出少數幾個電視品牌(如 Benq、CHIMEI、AOC、Hannspree、VIZIO、Olevia 與 Polaroid 等品牌),然這些都僅能算是區域性或是二線品牌,面板需求量相對有限且不穩定,景氣一變動,訂單就會立即跟著下滑。第二節 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展望 2010 年,LCD TV 出貨量預計將高達 1.56 億台,較 2009 年成長 20%,雖然韓系與中國 TV 品牌業者仍多屬自行製造,但面對日系大廠委外比重轉趨積極,無疑是台灣 LCD TV 組裝廠擴張的大好良機。面對這波 LCD TV 的高成長趨勢,除了嘉惠台灣代工產業外,台灣 LED 業者與中、韓的 LCD TV 大廠合作密切,也可望持續受益。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目前關鍵技術、電視機產業的品牌、通路和技術主導權幾乎均掌握在日韓廠商的手上,雖然台灣面板廠具有技術能力,但是,液晶電視維修後續的視訊處理技術、45彩色的畫質控制,甚至是各地區不同的廣播系統,都會影響到想要切入此市場的廠商。因此,台灣 TFT-LCD 面板廠所能掌握的部份,並不是 LCD TV 絕對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欲突破技術的重圍,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考慮結合新功能、提升生產技術與設法降低固定成本投資;在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方面,應整合國內的上游廠商以求大幅降低成本,以發揮價值鏈上的最大效益,以求擁有未來產業的主導權;在策略聯盟方面,台灣廠商間應朝向籌組研發聯盟、產能協調、異業結盟發展,擺脫日本、韓國在技術上的羈絆與建立產能的優勢;強化自身的專利佈局,提高附加價值等周邊的技術方向著手,才有可能增加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1液晶面板最早是由夏普(Sharp)自 1967 年開始製造   |   回上頁   |   英吋的 SXGA 格式(1280×1024),而大螢幕 LCD TV 的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