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作文已經33年了
參加文學獎今年是第一次嘗試
小五升小六延平作文批改心得:從郭同學文章談常見寫作問題與改善建議
最近這幾天,我持續在批改一批準備升小六、報考延平中學學生的作文,題目內容多為記敘文,以「選班長」為例,要求孩子描述一段親身經歷,並帶出心得反思。在批改過程中,我觀察到許多孩子都出現了類似的寫作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們進步,我特別挑選了郭同學的文章作為分析案例,逐一點出問題並提供改善建議,也整理了適合小學生應用的寫作架構與佳句運用方式。
一、從郭同學的文章看常見寫作問題
郭同學的作文雖然內容完整,且能清楚看出是依據真實經驗撰寫,但仍存在一些常見的問題:
1. ✅語病/語句不通順
例如文中出現「選班長的那天以上」,這是一句語病明顯的句子,語意不清,也不通順。經過分析,應改為:「在選班長的那天」,這樣才符合語法,也讓句子邏輯清晰。
改善建議:
多讀出聲:透過朗讀讓孩子自行發現語句不通的地方。
練習重組句子:學會使用「誰、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這樣的基本句型。
2. ?重複與用詞不當
郭同學文中出現「堅選」與「候選」等詞語混用的狀況。應改為「堅決」表示態度明確、「候選人」為正確稱呼。這類錯誤反映出詞彙使用不精準,容易讓讀者混淆。
改善建議:
鼓勵使用成語、四字語詞,但必須先理解意思。
認識詞性的不同,例如「選」是動詞,「選人」是名詞,需要根據語境選擇正確詞語。
3. ?缺乏過渡與細節描寫
郭同學的文章在事件進展上較為倉促,例如直接從「老師說要選班長」跳到「我當選了」,中間缺少詳細描寫。像是上台講話的內容、講話時的心情、投票當下的情境,這些都是可以加強描寫的重點。
改善建議:
教孩子使用「三步驟法」:起因-經過-結果,每一段落細寫三至五句。
引導孩子描寫感官細節(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心情如何)。
4. ❌標點符號錯誤
不少句子中缺乏必要的標點,例如句號、逗號、引號使用不當。這會讓整篇文章讀起來節奏混亂,甚至造成誤解。
改善建議:
建議在寫作課中特別安排「標點符號練習」。
批改時以紅筆標出缺失,讓孩子自己修改一次,加強記憶。
5. ?️字跡潦草/錯字連篇
像是將「導」誤寫為「導」(筆畫錯亂),或寫得過於潦草而難以辨識。這不僅影響評分,也會讓閱讀者對文章產生不佳印象。
改善建議:
強調「字如其人」,練字也是寫作訓練的一部分。
建議孩子使用作文紙書寫,養成每格一字、對齊整齊的習慣。
二、建議寫作架構:一步一步寫好記敘文
為了讓學生們在寫記敘文時更有方向,我建議可以採用以下四段式架構:
1. 開頭:引出事件
可以簡單交代時間、地點、事件,例如:
「今天老師宣布,我們班要選出新一任班長,大家都興奮極了。」
2. 經過:鋪陳過程
清楚描述事情如何發展,例如自己是否參加、怎麼拉票、上台講了什麼話等。
「我一開始並沒有想參選,但在朋友鼓勵下,我鼓起勇氣舉起了手……」
3. 結果:交代結局
說選舉結果、同學反應,這裡是情感高潮,可以適度加入比喻或感受。
「當老師宣布我當選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4. 感想:回顧反思
結尾要帶出學到的事,或未來的期許,並可搭配佳句提升層次。
「我知道,當班長不只是榮耀,更是一種責任……」
三、名言佳句的應用:讓作文更有深度
在作文中加入適當的名言,不僅能提升層次,還能顯示思考深度。以下幾句,非常適合應用在「責任與成長」主題中:
推薦名言佳句與應用方式:
名言佳句 | 出處 | 適合用法 |
---|---|---|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 《道德經》 | 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細心負責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荀子《勸學》 | 呼應一步步努力的歷程 |
「榮譽是責任的開始。」 | 雨果 | 適合當選後的感想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禮記·中庸》 | 強調事前準備的重要性 |
「其身正,不令而行。」 | 孔子 | 鼓勵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
應用範例結尾:
當老師宣布我當選時,我激動得快要流淚。那一刻,我明白了雨果說的:「榮譽是責任的開始。」未來的每一天,我都要更加努力,做一個讓大家信賴的班長。
四、結語:寫作是一條成長的路
作文不是一堂考試那麼簡單,而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孩子的語文能力、思考邏輯與情感表達。透過這次延平升六寫作批改,我看到孩子們的真誠與努力,也發現許多共通的進步空間。希望透過具體的例子與建議,能讓更多學生學會如何表達經驗、如何寫得清楚、如何寫得動人。
寫作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過程。只要肯練習,每一篇文章,都是更靠近成熟的自己一步。
如果你也是家長或老師,也歡迎把這篇分享給更多需要的孩子們。我們一起陪他們走過寫作的起步階段,讓他們不只會寫,更能享受寫作的樂趣與成就感。
作者:簡鸞德老師
發表日期:2025/9/12
分類:寫作教學|國小作文|升學輔導

































